武则天登基后,曾有一段特殊的恩宠故事。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把张昌宗推荐给母亲,武则天对这个年轻人的才俊十分欣赏,便将他留在了宫中。接着,张昌宗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推荐给了武则天,称其精通炼药和医术,堪比自己。于是,这对兄弟的命运也随之改变,兄弟俩都得以留在宫中,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与青睐。
二张兄弟,虽然只是普通官员出身,但凭借一身才能和对武则天的忠诚,很快便攀升到了更高的位置。武则天对两兄弟的偏爱也促使了张家的权势攀升。张昌宗和张易之的父亲张希臧被追赠为襄州刺史,母亲臧氏更是被封为太夫人。武则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宫女去探望臧氏,以示对她的尊重与关怀。
有趣的是,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都记载了一段独特的故事:“诏尚书李迥秀私侍臧。”这个李迥秀究竟是什么人呢?他是唐初开国功臣李大亮的后代,出自陇西李氏的武阳房。年轻时,李迥秀的风采堪称无双,俊朗的外表、聪明的才智让他成为了京城所有女子的心中所想。他进士及第,又在英才杰出科中脱颖而出,才华横溢,且性格风流,宴席上千杯不醉,给人留下了潇洒不羁的印象。
展开剩余77%李炯秀一开始以相州参军身份进入官场,之后凭借卓越的才华升任为考功员外郎。武则天非常欣赏他的才能,逐步将他升为中书舍人,最终在长安初年,年仅四十出头的他便升任宰相,仕途一帆风顺。成为宰相后的李炯秀,越发展现了个人的魅力,甚至连上官婉儿都对他一见钟情。一次,武则天召集宰相讨论政事,站在一旁的上官婉儿看到李炯秀后,被他那超凡的气质迷住了,以至于看得出神,竟让武则天气得拔刀威胁。上官婉儿只能通过作诗向武则天求情,最终才被允许拔出刀子。为了遮掩额头的伤痕,她发明了“红梅妆”,引领了时尚风潮,京城的贵女们纷纷效仿。
能够让上官婉儿如此倾心,李炯秀的魅力可见一斑。除了外貌和才华,李炯秀的一个重要品质便是孝顺。他对母亲的孝心深厚,甚至超过了常人的理解。有一次,李炯秀的妻子因不满婆母出身低微,言辞对其不敬。婆母听到后,心生不满,便将这件事告诉了李炯秀。李炯秀愤怒之下,毫不犹豫地将妻子休弃。有人劝解他,认为这件事并不至于让他如此决绝,但李炯秀回应道:“娶妇要欲事姑,苟违颜色,何可留?”这句话直白地表达了他对孝顺的极高要求,“娶妻就要让她侍奉婆母,若连面子都不给,怎么还能留她?”
李炯秀的这种孝顺,甚至让武则天也为之动容。武则天曾亲自安排宫女探望李炯秀的母亲,甚至将她接入宫中生活一段时间,以此表达对李炯秀的欣赏与重视。李炯秀的家庭也传出了异象,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炯秀家中的堂屋竟然长出了灵芝草,家中的狗甚至给邻居家的猫喂奶,唐中宗认为这是李炯秀孝顺所致的神奇现象,特意为他和他的家族颁发了表彰。
不过,李炯秀虽然在仕途上如鱼得水,但他的声誉并不完全无可挑剔。由于他与二张兄弟关系密切,甚至为求得他们的宠爱,李炯秀不惜曲意逢迎,极尽奉承之能事,这让一些士人开始对他产生了不满,认为他过于依赖权贵。李炯秀也因此陷入了舆论的漩涡。
李炯秀的婚姻生活并不平静。张易之的母亲阿臧,虽然年纪较大,但因二张兄弟的庇护,敢于向李炯秀示好。阿臧让儿子为她打造了一座奢华的“七宝帐”,里面的珍宝无数,床榻由象牙雕刻,床席更是由稀有动物的皮毛和珍贵材质制作,奢华到令人无法想象。阿臧虽然年老,却对李炯秀心生爱慕,甚至强行要求与李炯秀结婚。李炯秀虽然心中并不情愿,却因二张兄弟的权势,选择了妥协。
然而,这段婚姻并未带来李炯秀所期望的幸福,他的痛苦似乎从这一刻开始加剧。每次与阿臧共处时,李炯秀都不得不借酒浇愁,而每次他都喝得酩酊大醉,无法醒来,究竟是装醉还是真醉,或许只有李炯秀自己清楚。最终,二张兄弟对李炯秀的不满渐渐加深,终于将他调离长安,贬为衡州刺史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出现在神龙政变后。二张兄弟在政变中被杀,张家的权力迅速崩塌,李炯秀也因此迎来了自己新的人生。在唐中宗李显复位后,李炯秀被召回朝廷,先后担任将作少监、鸿胪卿、修文馆学士等职务,最后升任兵部尚书。他的仕途逐渐恢复了平稳,直到先天元年(712年)去世,享年五十岁,死后被赠侍中。
李炯秀的晚年似乎是安定的,但悲剧仍未远去。十年后,在开元十年(722年),李炯秀的儿子李齐损因参与权力斗争被处死,甚至整个家族也因牵涉其中而遭到“籍没”,家族的荣光再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