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作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首,蛋白质是构建生命的基石,而它的本质竟是由成百上千个“肽链”编织而成的精密网络,简言说蛋白质就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小不一的肽链接组成的。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分子(肽),承载着生命活动的核心密码。但你知道吗?人类对肽的认知发现,历经半个世纪的质疑与突围,才撕开了肽的神秘面纱……
19世纪的未解之谜
1888年的柏林大学实验室,生理学家古斯塔夫·冯·邦格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。他在分解蛋白质时发现,胰蛋白酶处理后的产物并非预期的单个氨基酸,而是出现了一些“神秘中间体”,他称之为“幽灵碎片”。这些物质既能与双缩脲试剂显色(蛋白质特征反应),分子量却比完整蛋白质小得多。邦格在实验记录中激动地写道:“这或许是通往生命本质的阶梯!”可惜,当时的科学技术无法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碎片,它们如同幽灵般在试管中游荡了整整十年。
展开剩余61%费歇尔的疯狂实验
转机出现在1899年的慕尼黑。化学家埃米尔·费歇尔做了一件令同行瞠目结舌的事——他故意让蛋白质在强酸中缓慢腐烂。当试管中首次出现甘氨酸与亮氨酸的稳定连接体时,这位天才科学家颤抖着在笔记上画下两个氨基酸手拉手的结构,并命名为“Peptid”(源自希腊语“消化”)。这个发现直接颠覆了当时盛行的“胶体论”(认为蛋白质是混沌的生命胶水),却遭到学界猛烈抨击。科塞尔(诺贝尔奖获得者)公开嘲讽:“用腐败物质模拟生命构造?简直是炼金术!”
首个人造肽的诞生
面对质疑,费歇尔团队开启了与时间的赛跑。1901年某个凌晨,助手霍夫迈斯特发现结晶皿中闪烁着珍珠般的微光——他们成功合成了甘氨酰-甘氨酸,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实验室诞生的二肽。当这个仅由两个氨基酸构成的小分子通过元素分析、熔点测定等严苛验证时,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。1907年,费歇尔凭借肽键理论捧起诺贝尔化学奖杯,他的获奖词至今回响:“生命不是魔法,而是氨基酸谱写的化学乐章。”这也是在小分子肽领域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!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埃米尔·费歇尔!
从1888年首次发现“幽灵碎片”(也就是肽)到1901费歇尔团队首次合成二肽再到1907年得到整个科学界的认可,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!但是真理和科学不会亏待任何一份努力。努力的付出老天早晚会给你回报!
那么随后的岁月里科学界又有哪些关于肽的故事呢?
我们持续更新未完待续~~~~
【我们的理念】
让 “肽” 从专业名词变成生活日常 —— 从认知到了解,从尝试到信赖,最终成为每个人守护健康的贴心伙伴
发布于:北京市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